新闻资讯

您当前的位置:新闻资讯-行业资讯

2015年中国食品行业十大新闻回顾

2016年0308日 | 来源:网络采编

(一)史上最严《食品安全法》101日起施行

4月24日,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《食品安全法》,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。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于101日起正式施行。

近年来,我国进一步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,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公共安全体系,着力建立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,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,用“最严谨的标准、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厉的处罚、最严肃的问责”,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。为巩固和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成果,以法治方式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,有关部门组织对2009年颁布实施的《食品安全法》进行了修订。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共十章154条,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,三易其稿,被称为“史上最严”的食品安全法。

(二)食品安全战略列入“十三五”规划建议

十八大以来,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,重拳严治,以保障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习近平总书记用“两大问题”来定性食品安全,即: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,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。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”,其中包括“实施食品安全战略,形成严密高效、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,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。”标志着我国已将食品安全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。

(三)“一带一路”为食品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

为推动国际合作,中国向世界发出了“一带一路”的倡议,即构建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。“一带一路”贯穿亚欧非大陆,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,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,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,中国食品企业迎来“走出去”的历史机遇,但同时也将面临贸易及关税壁垒、检测标准等挑战。

(四)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

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强化自身职责,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,2015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: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是食药监部门防控食品安全风险、实现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,实施了《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》;为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,强化食品安全监管,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出台了《食品召回管理办法》;按照食品安全法“建立科学、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”的基本要求,发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(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)》,对现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行了细化、补充和完善等。为便于广大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查询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在官方网站开通了“食品抽检信息”专栏。这些举措,为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,确保公众食品安全,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、吃得放心,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
(五)马铃薯有望成中国第四大主粮

据农业部统计,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,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。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,小麦、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、空间变小、难度加大,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。马铃薯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,适应性广,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,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。同时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,其在我国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,推进马铃薯成为我国主粮产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,已成为必然的选择。预计到2020年,50%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。

(六)世卫组织称吃火腿香肠致癌

10月26日,世界卫生组织(WHO)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发布报告,将加工肉制品列为“致癌物”(1类致癌物),将红肉列为“较可能致癌物”(2A类致癌物),引起广泛质疑和巨大争议。世卫组织随后发表声明澄清:2002年所提出“人们应节制进食保藏的肉制品,以减少患癌的风险”的建议仍然有效。

世界癌症基金会的评估是,每周吃不超过500克的红肉并不会增加肠癌的危险。平均到每一天,大约是70多克。营养专家建议,只要数量不过多,烹调时不用碳烤、烟熏、油炸的方法,烹调后不焦糊、不过咸,搭配适当谷物和蔬菜水果,民众大可放心食用。

(七)“僵尸肉”的说法不科学,但走私肉存在巨大隐患

专家指出“僵尸肉”的说法不科学,业内从来无此概念。新闻报道中的“僵尸肉”是指冰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,未经检验检疫,运输条件恶劣,不断解冻等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细菌,甚至是开始腐烂又重新冷冻,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。如果进食携带禽流感、口蹄疫、疯牛病等细菌、病毒的冻肉,甚至危及生命,存在巨大食品安全隐患。

我国政府对冻肉走私一直保持高压严打态势,712日,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、海关总署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打击走势冷冻肉品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,对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已全部销毁。

(八)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受到社会强烈关注,针对转基因的法规相继出台

转基因问题,在2015年继续演绎并不断发酵,并持续引起广泛关注。全国政协于2015108日在京召开第3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,专门就“转基因农产品的机遇与风险”进行座谈。

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,最终明确:“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”。台湾地区立法机构1214日也通过相关规定,明确未来台湾各级供应餐饮的学校,包括中小学营养午餐、大学餐厅,都全面禁止使用含转基因的生鲜食材及初级加工品。

(九)全国首张“多证合一”食品生产许可证发出

我国第一张“多证合一”的新版食品生产许可证5月在沈阳发出,这也标志着“多证合一”改革正式启动。辽宁省食药局相关人员表示,有的食品企业产品类别多达十几个,仅办理许可证,就要耗费不少时间。随着“多证合一”改革的推进,企业负担逐步减轻了,“许可贴满企业墙”的画面将消失。过去,食品生产许可证三年更换一次,往往在换证的前半年,企业就会派专人进行准备。“多证合一”改革让企业更专心于生产、经营。

(十)超过13年历史的官方“QS”标志取消

新的食品安全法2015101日起正式实施后,根据食药监总局同步实施的《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》,食品包装袋上使用了超过13年的QS标志将退出舞台。

行政性、强制性的QS标志从2002年的产生,到2010年的变更,再到2015年的取消,其背后深层次的逻辑,正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指出的: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


更多